20世纪末期,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为使各国政府和公众了解计量,鼓励和推动各国计量领域的发展,加强各国在计量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大会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
2015年5月20日,为第十五次世界计量日,相比其他世界性节日,世界计量日略显年轻,但追溯其诞生由来,却已逾数百年光阴。
2015世界计量日主题:计量与光
米制,乃国际上最早公认的单位制。
早在十八世纪,因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古典度量衡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科学家们便开始探究一种不分国际,各国皆可适用的计量单位与计量制度。经法国科学院的推荐,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采纳了以长度单位“米”为基本单位的计量制度。国际千克原器
此时,以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
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为立方作为容积单位,定名为“升”;
以一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作为质量单位,定名为“千克”。
这种制度是十进位制,完全以“米”为基础,故得名“米制”。
1875年,法国召集了“米制外交会议”,20个国家委派代表出席,同年5月20日,出席该会议的17位全权代表共同签订了举世闻名的“米制公约”。
公约规定,由参与国共同出经费在巴黎成立一个常设科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以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同时,还设立国际计量委员会,由各国科学家组成,负责指导和监督国际计量局的工作,定期召开国际计量大会(CIPM)。
《米制公约》的签订,为全世界计量单位的统一打下坚实基础,我国于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米制公约》上签字,成为其成员国。
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年之际,国际计量大会官员和出席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的计量学家们在悉尼天文台集会,建议每年的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后由国际计量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大会批准确认。
计量乃支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计量日”的确定,使人类对计量的认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也使计量对社会的影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