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这个当下最火热的词之一,代表着先进的科技与生产力,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但是在古代,我们智慧的祖先就制造出了一些能够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是现代机器人的鼻祖。就此,小编带你们感受中国古代机器人的独特魅力。
据《列子•汤问》记载,西周时有一个能工巧匠叫偃师,为周穆王进奉一种能唱歌跳舞的机器人,机器人疾走缓行,俯仰自如,如同真人一般。它低头便会吟唱,抬起两手就舞蹈,唱歌跳舞无不合拍合律。其动作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偃师将这个机器人拆开,都是用皮革、木头、树脂、漆等材料凑合而成的。让周穆王大为惊叹;“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木牛流马一直以来都最具争议的千古谜团之一。相传诸葛亮因蜀道难行,特制木牛流马运粮,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且日夜不休。为蜀国十万北伐大军提供粮食。由于没有流传下来,具体构造颇有争议,但根据《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木牛流马可以说是运输机器人。
据《朝野佥载》记载,唐朝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机器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机器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
《晋书·舆服志》记载,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自动记录行程的机器人---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就击钟1次。但由于记里鼓车的用途很狭窄,只是皇帝出行时“大驾卤簿”中必不可少的仪仗之一,没有实际的用途。其次,是比较笨重。携带和使用不便,无益于世。故一经战乱,其器失传不存。至元代,此车已不见于卤簿,明清以降未闻有传其制者,此车遂绝迹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