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的储存性能是指电池开路时,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储存时容量下降率的大小。化学电源在储存过程中容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两个电极的自放电引起的。不论是二次电池还是原电池,在使用及储存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放电。一般来说,MH-Ni电池自放电较大,而Cd-Ni、Zi-MnO2及锂离子电池相对来说自放电较小。
引起自放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电极的腐蚀、活性物质的溶解以及电极上歧化反应的发生等。另外,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活性物质的钝化、电池内部材料的分解变质等,都会引起电池性能的衰退。因此,储存性能与自放电并不是两个等同的概念。
自放电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容量降低的百分数来表示,即:
式中,C1、C2为储存前后电池的容量;t为储存时间,常用天、月或年计算。在实际的测试中,人们更习惯用指定时间内容量的保持率来表示,即:
如充电态的MH-Ni电池开路搁置28天后容量保持率应大于60%。自放电率越低,即容量保持率越高,则充电态电池在一定条件下保存后所能放出的电量也越多。
自放电测试方法因电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下面以MH-Ni电池为例说明自放电的测试方法。
首先将电池充足电,然后在开路状态下搁置一定时间,一般为28天,之后将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计算电池容量。在测试前应先测定好电池的实际容量,电池实际容量的测定所采用的充放电条件应与自放电测试时所用的条件一致。
另外还有一种简单测量自放电的方法,即测量开路电压与时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电池端电压和剩余容量之间有一个确定的关系,测量电池端电压即可估算其剩余容量。
自放电时容量的下降可以通过充电恢复。但长期储存后,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损失一般是不可逆的。采用常规的充电方式是不能恢复这部分容量的。这与电极内部物质在长期储存中发生不可逆变化有关。
上一篇: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容量测试
下一篇: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