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本届世界计量日主题为“Measurements supporting the global food system”;即“测量支撑全球粮食体系”。
我国是粮食大国,数千年文明里,粮食不仅延续着人民的生命,还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流通于市,如交租、纳税、买卖、易物、支付报酬,这些场景大多是以粮食作为折算,进而衍生出了一系列计量器具。
《汉书·律历志上》有言:“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还有一种我们常听闻的古代计量单位“石”,基本等同是“斛”:正如白居易在《观刈麦》所言:“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但这种规模的计量单位,基本仅在上层阶级所用;对于百姓而言,绝大部分用斗、升,故平民百姓称呼为“斗升小民”。意为家里存粮不多。
在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施之前,粮食不仅是食物,更是封建社会纳税、交易的特殊商品,从善者:“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为恶者“大斗进小斗出,淋尖踢斛”。故对于百姓来说,斗升的误差,不止是容量的误差,更是能否有粮吃,能否活下去的误差,是生或死的差别。
如今,我们或许不再为粮食所困,也拥有了更精准的计量方式,这是先贤们不断进取、探索的结果。
计量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值,是公平、也是信任、更是民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是先贤前赴后继的信仰,在新时代的解读中,也是当前计量人的不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