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公历的第一天,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新年,我国现在所使用的“元旦”正式定名为新中国成立之时。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太岁日”、“岁日”、“开年”、“开岁”、“鸡日”等,但在众多的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为普遍,使用时间也最长久。
既然元旦为岁首,那么在古代是否就是如今的大年初一呢?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古代定义“年”来自古代历法,而我国古代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中国历代“元旦”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改为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以后,除个别朝代外,其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下一篇:隆冬小寒,滴水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