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因为正月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与中元节、下元节一样,这个名称起源于道教“三元说”。西汉汉文帝将其正式定为节日、到汉武帝时期元宵节同时是用来祭祀“太一神”,并将其列入重要节日。
随着佛教传入中土,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所以元宵节的习俗慢慢有了点灯,以及衍生而来的赏灯、猜灯谜。
猜灯谜是一个颇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活动,在古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实,猜灯谜与猜谜语一样,有很多种类别:字谜、儿童谜语、动物谜语、经典谜语、成语谜语等。最为常见的是字谜。一般谜面文字要求简介明了,通俗易懂。辛弃疾的《青玉案》里描述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元宵节花灯灯谜无数。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更是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日,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上一篇:那些最“有趣”的灯谜故事
下一篇:集聚释能 助推计量检测迈向新高地